证券炒股配资门户 13年老店歇业10年后重开,菌香肉圆、手写订餐本唤回十年老客_小余_店里_老吴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潘骏证券炒股配资门户
“太好了!你们终于重开了,我这十年一直在百度、大众点评上找你们家,就为了再吃一口菌香肉圆!”电话那头老客激动的声音,让余雯婷感动。此刻的她,正站在杭州西溪路上的云南野山菌火锅店后厨,小心翼翼地处理刚从云南空运来的菌子。很难想象,几年前,她还是个在展厅接待客户、谈着豪车订单的资深销售顾问。今年4月,她接过父亲此前在城西经营了13年的“千年舟云南野山菌火锅店”。
今年4月新店开业余雯婷在店门口 受访者供图
一场始于“意外”的传承
“我爸这辈子最反对的事,就是我做餐饮。”聊起转行的初衷,小余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。
在成为火锅店老板之前,她有着16年光鲜的豪华汽车销售生涯:笔挺的职业装、一尘不染的展厅、动辄百万的订单,还有无需操心杂事的“省心”——“以前只要把车卖好就行,售后有专门的服务部门,展厅后勤有专人打理,我连一支笔、一张纸都不用自己操心。”那段日子里,她是圈内小有名气的销售顾问,收入体面,工作环境优越,身边围绕的也是对生活品质有高要求的客户。
展开剩余85%随着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快速崛起,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萎缩,再加上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,小余明显感觉到“汽车行业变天了”,就在她对职业未来感到迷茫时,一个意外的提议,让她的人生轨迹拐向了全新的方向。
提议来自老吴,他是父亲当年经营火锅店时的大厨,两人相识多年,老吴见证了“千年舟”从2002年在古墩路星洲街交界口开业,到2015年因房屋合同约束的问题无奈歇业的全过程。“老吴找到我,‘小余,你爸的店歇了这么多年,好多老客还在问,咱们要不要把店重新开起来?’”小余回忆,当时她第一反应是犹豫:“我爸跟我说了十几年‘餐饮太苦’,我自己也从来没接触过这个行业,心里一点底都没有。”
真正让她下定决心的,是父亲的态度和现实的考量。“我爸虽然反对,但他没说过‘不行’,只是反复跟我讲‘做餐饮要能吃苦,不能图眼前利益’。”再加上那句“不好好工作,就回家继承家业”的玩笑话在耳边响起,小余咬了咬牙就开干了。
然而,跨界的“落差”远比她想象中更大。第一次去市场采购时,她拿着清单对着纸巾、垃圾袋的价格反复比价,“以前给客户推荐几十万的车都不眨眼,现在为了几毛钱的差价,要跟批发商聊半天”;第一次遇到包厢客人临时取消预订,她对着空荡荡的包厢焦虑到失眠,“得琢磨怎么把空包厢利用起来,不然房租、人工都是成本”;甚至有以前买车的客户好奇地问她:“现在店里一个月营业额多少?”她只能半开玩笑地回答,“还不到你买那辆车的豪车税呢。”
“话虽然是玩笑,但心里的落差真的挺大的。”小余坦言,那段时间她经常在深夜复盘:“有时候会想,放着好好的豪车销售不干,来受这份罪,到底值不值?”
守住“老味道”的底线
掌管后厨的老吴是这家店的“元老”,2002年店铺刚开在古墩路时,他就跟着老余做菌子,而他的妻子,正是当年在古墩路老店工作时认识的。2015年老店歇业后,夫妻俩虽然各自找了其他工作,但心里始终惦记着这家店:“老吴总跟我说还是喜欢跟你们一起干。”老店新开,老吴第一时间回来掌勺,他的妻子也主动跟着来店里帮忙,前厅点单、后厨配菜、收拾餐桌,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。
如今新店,开在杭州西溪路上。汽车西站还要往西一点,店面不大,前厅只能摆下10张桌子,有1个包厢,与当年在古墩路上两层楼的规模相差甚远。
“做餐饮,要把客人当家人,要让他们觉得‘便宜又好吃’,这样才能长久。”这是父亲在小余接手店铺后,说得最多的一句话。
店里的招牌产品“菌香肉圆”,就是这份坚持最好的证明。“名字是我爸取的,把‘菌子’和‘肉圆’两个特色都包含了,一听就知道是我们家的招牌。”小余笑着说,这个肉圆的定价更是父亲亲自定的:16元8个,每个只要2元。“我当时跟我爸说,现在物价涨了,要不要稍微提一点价?他立刻跟我说‘不行’,说‘老客记得这个味道,也记得这个价格,咱们不能因为店重新开了就涨价,要做长远生意’。”这个肉圆成了店里的“流量担当”:老客来店必点,新客尝过之后也会回购,甚至有客人专门为了肉圆,从几十公里外的郊区赶来。
菜品 受访者提供
除了味道,食材的“新鲜”和“安全”更是小余的底线。“我们做云南野山菌火锅做了20多年,客人是从我们这里认识松茸、竹荪的,不能砸了这个招牌。”她说,店里的菌子供应链,至今还沿用着父亲当年的“老关系”,“这些供应商跟我爸合作了20多年,他们知道我们对品质的要求,不会给我们次货”。
为了保证新鲜,店里每天都有专人去萧山机场接货——云南的菌子凌晨采摘,当天坐飞机运到杭州,“我们得赶在上午把菌子接回来,不然新鲜度就会下降”。回到店里后,员工们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用吸水纸巾把菌子一颗一颗擦干,再放进冰箱冷藏,“不能用水洗,一洗菌子的香味就跑了;也不能堆在一起,不然容易压坏、发霉”。
后厨老吴管,前厅则由小余打理,她把自己在豪车销售时学到的“沟通技巧”和“服务细节”,全都用在了餐饮上:“以前卖豪车时,会观察客户的需求,比如客户喜欢安静,就会安排在僻静的展位;现在做餐饮也是一样,看到客人带了小孩,会主动给他们拿儿童餐具;看到客人排队久了,会给他们倒杯茶、聊聊天,缓解他们的焦虑。”
而在食品安全上,小余更是“吹毛求疵”。店里每桌都配了一个专用计时器,“只要点了见手青,服务员一定会跟客人说‘要煮满16分钟才能吃’,还会帮客人盯着计时器,差一秒都不让动筷子”。
见手青 受访者提供
七八本手写订餐本,唤醒十年的 “味道记忆”
“尊敬的老友:别来无恙!我是原古墩路新洲街口的千年舟云南野山菌火锅店老板女儿,我们现在重新开张啦!还是原来的肉圆,菌汤汤底,云南野山菌。盼着和您再见见面、唠唠嗑!开业期间老友凭此短信享受火锅8.8折。”今年4月,新店开业前夕,小余做了一件“笨事”——翻出父亲留存的七八本手写订餐本,逐个给老客发短信。
泛黄的订餐本 受访者提供
这些订餐本是“历史见证”:泛黄的纸页上,记满了老客的姓名、电话和预订信息,有的字迹已经模糊,有的页面甚至有油渍,但每一笔都透着当年的烟火气。“我爸是个念旧的人,店歇业后,他把这些订餐本收在柜子里,一放就是10年。”小余说,她刚开始翻的时候,心里没底:“这么多年过去了,老客的电话可能早就换了,就算没换,他们还会记得我们吗?”
短信发出去后,没想到电话很快就响了起来。第一个打来的客户声音特别激动:“你们是不是原来古墩路上那家?我找了你们好多年!” 小余说,那位客户跟她聊了很久:“她说2015年你们歇业后,我每年都在大众点评上搜‘千年舟’,从来没找到过,还以为你们再也不开了。”挂了电话,小余的眼睛湿润了:“原来真的有这么多人记着我们的店。”
还有一位年纪较大的老客,打来电话时带着警惕:“你是不是骗子啊?现在诈骗电话这么多,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真的‘千年舟’?” 小余耐心解释:“叔叔,我是原来老板的女儿,你要是不放心,过来店里认个脸,我跟我爸长得很像,你肯定能认出来。”直到老客确认了她的身份,才松了口气:“太好了,终于能再吃到你们家的菌子火锅了!”
顾客在点评App上的留言
这些重逢的故事,不仅让小余心里暖暖的,也给了父亲很大的触动。“我爸看到老客来店里,还跟他们聊当年的事,他跟我说‘真没想到,这么多年了,还有这么多人记着这口饭,你没选错’。”小余说,老客的回流,成了小店最坚实的“后盾”:他们不仅自己来,还会拉着朋友、家人一起来;吃完后会主动发朋友圈、小红书,帮店里宣传;甚至有老客给她提建议,“比如‘菌子季过了可以上点干菌火锅’‘冬天可以加个热饮’,都是特别实在的想法”。
餐饮业的“难”,小余也实实在在地体会着。“现在房租太贵了,每个月光房租就要好几万,再加上人工、食材成本,算下来利润特别薄。”她坦言,有时候看着账本,会忍不住想“不如回去卖车”:“以前卖一辆车的提成,比现在店里一个月的利润还多。”但每次想放弃的时候,看到老客的笑脸、团队的努力,她又会重新振作起来。
对于未来,小余没有宏大的目标,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:“先把这家店的能效做到最优,把每一顿饭做好,把每一位客人服务好。在当下的经济环境里,不想太多、不贪太大,踏实走好每一步就够了。”
而对于那些想跨界进入餐饮行业,小余给出了最实在的建议:“人真的没办法赚到认知以外的钱,如果你从来没做过餐饮,千万别轻易进来 ——这个行业看起来简单,其实里面的门道太多了,累是小事,还容易亏本。当下的经济环境里,先做自己最擅长的职业,哪怕‘苟着’也行,别盲目跟风。如果真的特别想做餐饮,不如先来我店里实习3个月,体验一下每天去接货、中午忙到没时间吃饭、晚上收拾到半夜的日子证券炒股配资门户,再决定要不要坚持。”
发布于:浙江省金港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